甘肅康樂縣建成了“牛文化展覽館”,這是甘肅唯一的以農耕牛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以實物、雕塑、模型及與牛相關的歷史文化、民俗典故為主,展示了作為六畜之首的牛在傳承農耕文明中發揮的獨特作用。 殷春永 攝57歲的馬向榮是甘肅臨夏康樂縣蘇集鎮半坡村的農民,因為養出當地的“牛王”而名聲大振,時常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養殖戶上門“求經”,他也樂得傳授“秘訣”。圖為馬向榮和他家養殖的“牛王”,這頭牛有2米多高,重達2噸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城郊,康美現代農牧產業集團下屬的牛羊交易市場系西北地區較大的牛羊交易市場,於2013年5月15日正式開始進場交易。康樂縣畜牧局統計,康樂縣年交易牛羊量約10萬頭。 殷春永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18日電 (記者 殷春永 南如卓瑪)今年57歲的馬向榮是甘肅臨夏康樂縣蘇集鎮半坡村的農民,一直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直到兩年前因為養出當地的“牛王”而名聲大振,時常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養殖戶上門“求經”,他也樂得傳授“秘訣”,因為培育西門塔爾牛種讓自家過上了被人艷羡的“小康生活”。
  康樂縣位於甘肅中南部,轄屬於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總人口27.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5.8%,近年因推出“金牛富民”工程,肉牛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享有“古有胭脂馬、今有康樂牛”之美譽。
  記者在馬向榮家的牛圈裡看到,6只大牛正在吃草,“牛王”足有2米多高,體型龐大健碩,重達2噸。馬向榮告訴記者,康樂地區自古就有“無牛羊不成家”的傳統,百姓自然有很多“祖傳經驗”。而近年隨著官方鼓勵和扶持“牛產業”發展,新牛種的培育,頗具規模的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科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共康樂縣委書記喬躍儉日前接受中國新聞社甘肅分社《絲路新力量》採訪組專訪時介紹,康樂縣和很多西北貧困縣區一樣,是“工業空白”的純農業縣。“上世紀九十年代,官方確立了牛豆林油作支柱產業的發展思路,全縣興起了家家種草,戶戶養牛的熱潮,實現了養牛從附屬產業轉變為商品畜牧業的首次跨越。”喬躍儉回憶,新世紀的前十年,官方進而推出“畜牧強縣”,並制定一整套優惠扶持政策,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建設養殖基地,肉牛產業逐步走向專業化、標準化。
  如今康樂牛肉走俏蘭州、青海、寧夏等西北市場,當地亦建成“牛文化展覽館”推廣品牌影響。喬躍儉稱,目前,當地縣委縣政府以打造中國西部肉牛集散地和重要的清真牛羊肉生產供應基地為目標,建設五大園區,實施生態養殖、發展現代農牧循環的“金牛富民”工程,打造“清真、綠色、國際標準”的牛肉品牌,實現牛肉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三次跨越。
  成立於2002年9月的甘肅康美現代農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當地最大的龍頭企業。該企業老闆師向東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當地養牛的優勢稱,康樂地區山大地平,屬於青藏高原的農牧過渡地帶,有天然草場36萬畝,沒有工業,沒有污染。此外,聚集藏族、回族、蒙族等少數民族的大西北,牛羊肉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飲食。同時,當地民眾有較好的養殖習慣。
  目前,康美公司利用現代化技術,實現了集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科研推廣、咨詢服務、肉牛育肥、飼草料加工、屠宰分割加工冷藏與熟食品生產和餐飲為一體的現代畜牧龍頭企業。“全力打造清真知名品牌,帶動和促進現代農牧業的發展,繁榮民族地區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師向東說。
  “目前康樂縣93%的農戶參與養殖,這已經成為千家萬戶的產業。”喬躍儉透露,官方多年努力,探索出了“政府引導、協會組織、龍頭帶動、基地支撐、科技服務、市場運作”的“康樂模式”,建立了訂單飼養種植、規模養殖場、良種母牛繁育、育肥交售、下游產品開發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
  為康美公司“訂單化”養殖的農民馬麻乃告訴記者,官方對從縣外引進的新增能繁母牛每頭補貼1000元。此外,還成立了甘肅省首家肉牛產業專業擔保公司,為當地200多家養殖企業和447戶農戶擔保貸款3.7億元。“今年計劃再貸款5萬元,擴大養殖規模”,他說。
  喬躍儉介紹,為解決康樂縣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群眾增收渠道狹窄的困境,當地連續多屆政府“絞盡腦汁”,採取互換、轉包、租賃等多種形式,累計流轉土地2.3萬畝,保障了土地,每年使群眾增收1億元以上。
  據統計,康樂縣年飼養量達到19.06萬頭,出欄7.56萬頭。肉牛年交易量近10萬頭,交易額達8億元。(完)  (原標題:甘肅康樂“金牛富民”探索西北農牧縣脫貧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dyhnxyvx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